12月1日,深圳重磅發(fā)布了
《留學回國人員申辦深圳常住戶口實施細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出國留學人員選擇回歸就業(yè),數(shù)據(jù)顯示,高達80%的海歸選擇在北京、深圳、深圳、廣州等城市工作。
這些城市具有經濟水平高、眾多大型企業(yè)、更國際化的生活方式等優(yōu)勢,同時,這些城市也出臺了一系列對出國留學人員有利的政策,吸引大批留學歸國的人才。其中,關注度的就是出國留學人員落戶政策。
2020年海歸回國求職人數(shù)激增,突破80w
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相比去年,今年海歸回國求職人數(shù)同期增加了58.19%(去年留學回國人數(shù)達51.94萬人),所以今年人數(shù)累計突破80萬,其中占比最多的三個留學國家是:
英國海歸占比為26.01%;澳大利亞海歸占比為16.11%;美國海歸占比為12.63%。
留學人員回國落戶深圳政策詳解5大匯總
1、不再需要繳納,可直接繳納半年1倍社保基數(shù)落戶(舊規(guī):很多海外學校排名不在QS500強內的,需要1年1.5倍的社保基數(shù))
2、符合條件的博士留學生無需累計社保,直接落戶深圳
3、份工作地不再強行需要在深圳,異地社保也可落戶
4、不再需要個人稅單及任何社保證明,全部更改為人才中心后臺查驗?。ㄅf規(guī):政策申請留學生落戶需要提交個人稅單)
5、新增激勵措施
部分博士可直接落戶
重點的單位工作半年即可落戶學歷學位要求
一、滿足以下條件的申請單位,可以為留學生辦理落戶在深圳本市行政區(qū)域注冊,注冊資金在人民幣100萬元及以上;
在深圳本市正常經營、依法納稅、按規(guī)定參加社會。二、留學回國人員學歷學位條件
1、
在國外高校博士學位,累計在外學習時間≥1年;
如果是中外合作辦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等性質畢業(yè)生,累計在外學習時間≥半年2、
在國內985/211高校獲得全日制本科、學士及以上學歷學位,并在國外高校學習獲得碩士學位;在國內非985/211高校獲得全日制本科、學士及以上學歷學位,并在國外高水平大學學習獲得碩士學位;在國外高校學習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
3、在國外高水平大學學習獲得學士學位。國外高水平大學參考以下幾個榜單: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TimesHigherEducation)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News&WorldReport)
●QS世界大學排名(QuacquarelliSymondsWorldUniversityRankings)
●深圳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Ranking’s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4、在國內獲得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學位或取得副高級及以上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后,赴國外高?;蚩蒲袡C構進修、做訪問學者等滿1年。
5、其他不符合第2、3項條件,但在國外高校學習獲得學士學位或碩士學位。
申請人其他要求
此次落戶新規(guī)還對申請人的工作時長、社保繳納基數(shù)、勞務合同期限等有著明確的要求:1、留學人員應在回國后2年內來本市并持續(xù)在本市工作
2、連續(xù)6個月在同一單位社會繳費基數(shù)不低于上一年度本市城鎮(zhèn)單位就業(yè)人員平均工資,個人所得稅繳納情況與社會繳費基數(shù)合理對應
3、與單位依法簽訂勞動或聘用合同,合同有效期在2年及以上,且自網上受理之日起有效期在3個月及以上(如合同約定有試用期的,需完成試用期后方可申報);
4、留學回國人員年齡須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上。這次新政明確表示回國后首份工作不在深圳,但是在歸國2年內到深圳工作、并依法納稅,也是可以落戶的!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的政策了!激勵條件一、這4類人才直接落戶
1、在國(境)外高水平大學、國際科研機構等擔任相當于副教授、副研究員及以上職務
2、在世界500強企業(yè)、跨國公司等擔任高級管理、技術、科研職務
3、經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為高層次人才的留學人員
4、在國(境)外高水平大學學習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等,全職來本市工作后可直接申辦落戶。二、這2類人才繳滿社保半年后可落戶
1、高新人才:納入“深圳科技創(chuàng)新職業(yè)清單”的用人單位,本市重點產業(yè)、重點區(qū)域和基礎研究領域等用人單位引進的在國(境)外高水平大學獲得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等緊缺急需學士及以上學位的留學人員
2、自主創(chuàng)業(yè)人員:擁有專利、科研成果、專有技術等來本市創(chuàng)辦留學人員企業(yè)的負責人、團隊核心成員注意:留學生回國想要申請落戶深圳,必須經由工作單位進行申請,而不是個人申請。
新政將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實施,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1月30日
具體內容可訪問深圳信息
本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