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數學家谷超豪和時任莫斯科大學校長彼得洛夫斯基的合影、以29票全票通過論文答辯的決議書復印件,還有知名學者金重遠赴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深造期間的珍貴實物檔案……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留學生赴蘇俄留學100周年,由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市教衛(wèi)工作黨委、市歐美同學會聯合主辦,上海市9所高校聯合承辦的“恰同學少年——留蘇檔案見證百年復興路圖片巡回展”于12月8日起在復旦大學邯鄲校區(qū)光華樓二樓志和堂開展。
一同展出的還有由學校檔案館、圖書館、數學科學學院、歷史學系等部門提供的谷超豪、金重遠等留蘇復旦人的珍貴實物檔案。
開展當天,谷超豪、金重遠家屬代表谷曉明、金松來到現場,特別講述了父親的留蘇往事。
一張張圖片、一份份歷史資料的呈現,留蘇學生踴躍歸國、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熱血場景立體呈現在師生面前,步履之間,走過的是一段崢嶸歲月。
莫斯科大學的第一位中國博士
“這張照片我從小看到大,印象很深,直到最近才感到它的份量是那么重?!痹谡褂[現場一張黑白照片前,笑面盈盈的谷曉明停下腳步感慨道。
谷曉明觀看父親谷超豪實物檔案
這張谷曉明口中“稀松平?!钡恼掌镎撬母赣H、著名數學家谷超豪和當年莫斯科大學校長彼得洛夫斯基的合影。
時光倒流至上世紀50年代,在國際上“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和國內“一五計劃”的經濟建設背景下,一大批留學人員遠赴蘇聯學習,像種子一樣撒向蘇聯廣袤的土地,奮力生長,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積蓄力量。
谷超豪先生實物檔案
“社會主義需要數學!”毛澤東曾這樣對谷超豪的恩師蘇步青說。在蘇步青的推薦下,1956年,30歲的副教授谷超豪,前往蘇聯莫斯科大學,開啟了為期3年的留蘇生涯。
妹妹谷月卿還記得,在谷超豪出發(fā)那天,他穿得“又臟又亂”,但谷超豪只說:“我忙得不得了,等開車了我再換衣服”,在那時候,凡公派出國留學人員,均由國家提供必須的生活用品,每人一套西裝和棉大衣。但谷超豪還是忙得顧不上打扮,就這樣踏上了開往蘇聯的列車,奔向更遠的、未知的北方……
1959年,莫斯科大學校長彼得洛夫斯基院士(右)祝賀博士生谷超豪答辯成功
谷超豪回憶留蘇的歲月“處處是溫暖與友誼”,莫斯科大學的俄文教師、系里的工作人員、同一教研組的同事,從生活、學習到文化體育活動,都無微不至地關懷著中國的留學生。這也讓他能更專注于自己的研究,像老師蘇步青叮囑的那樣,在無限連續(xù)變換擬群理論上有所突破,并跨入到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中。
在當時,莫斯科大學有著更為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學術氛圍,谷超豪希望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學習更多知識,掌握最新的方法。他輾轉于兩個討論班上,每天工作11到12個小時,甚至在妻子胡和生前來探親之際,這對伉儷也是雙雙扎進圖書館里,體味著數學的“浪漫”,他們在英文、俄文原版學術專著里廢寢忘食,還抓住機會和微分幾何學家H.K.拉舍夫斯基教授進行學術長談。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谷超豪的鉆研下,他不斷地得出新的成果,每隔兩三周做一次學術報告,深得同行們的贊賞,還寫出好幾篇論文公開發(fā)表在蘇聯和國內的雜志上。
1958年6月,拉舍夫斯基教授認為谷超豪這一年的科研成果已經到達了“博士水平”,建議他向學校提出申請,參加博士學位答辯。到了第二年2月,菲尼可夫、拉普切夫等幾位老師也提出建議,希望谷超豪能申請莫斯科大學的博士學位。
由于蘇聯的博士論文工作量很大,需要花費的時間長、難度大,不少學者往往是白發(fā)蒼蒼才獲得一個博士學位,當時全蘇聯各專業(yè)擁有博士學位的人也是屈指可數。而年紀輕輕的谷超豪29票全票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物理—數學科學博士學位,他也是第一個在莫斯科大學作博士論文答辯且被授予博士學位的中國人!
這份29票全票通過的答辯決議書復印件在展覽現場展出。2011年起,在另一位留俄復旦人劉軍梅(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的幫助下,學校檔案館先后數次與俄羅斯駐上海領事館、莫斯科大學等機構聯系,搜尋到了谷超豪在莫斯科大學期間的完整學籍檔案,這段歷史也由檔案館原館長周桂發(fā)在現場生動講述。
留蘇生涯在谷超豪的人生道路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回國后,谷超豪沒有繼續(xù)微分幾何的探索,他敏銳地看到了尖端科技發(fā)展對數學提出的新要求與高要求,選擇了對國家科學事業(yè)發(fā)展更有利的偏微分方程學科,希望培養(yǎng)年輕人進入這一新的數學領域,建立起復旦大學偏微分方程學派,成為中國偏微分方程的重鎮(zhèn)……
“怎么會有如此刻苦用功的學生!”
當谷超豪在莫斯科學習偏微分方程時,金重遠也在蘇聯的另一個重要城市列寧格勒(今圣彼得堡)奮斗著。
1952年10月,金重遠考入復旦大學外文系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yè),實際上,金重遠的個人興趣更偏向中國語言文學和英國語言文學,俄文只是他的第三志愿,但由于俄文人才非常缺乏,金重遠最終響應國家需求,開始了俄文的學習。
金松介紹父親金重遠實物檔案
在專業(yè)里,由于出色的外語功底和優(yōu)異成績,1954年7月,經中央編譯局選派,金重遠赴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歷史系學習,以學習先進文化理論知識,建設先進富強的新中國。
在列寧格勒大學的第一年,金重遠日日夜夜苦學俄語,經過一年的勤奮學習,他從最初的云里霧里,慢慢到在課上能聽懂、記筆記,還能閱讀一些俄文的課外書籍。此后,金重遠又深深地被法國史迷住,于是法語成為了他主動迎難而上的第二門語言挑戰(zhàn)。
金重遠參加了一個專為中國學生開設的法語學習班,不久后,學習班中的其他同學紛紛離去,最后只剩下金重遠“孤家寡人”,不離不棄那迷人的法語。蘇聯教師對他的學習精神表示贊許,破例地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方法,在一學年中幫助他修完全部教學大綱。到了三年級,金重遠開始學馬克思的《資本論》,又用了整整兩個學年,把力量撲在德文的學習上。在俄羅斯零下幾十度的寒冬中,金重遠天不亮就起床,啃幾口列巴就開始一天的苦讀,直到子夜時分才休息,幾年如一日從不間斷。對此,他的俄羅斯導師都不禁感嘆:“上帝呀!怎么會有如此刻苦用功的學生!”而他自己則學海無涯苦作舟,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在五年級期間,金重遠又自學習了西班牙語……正是這樣的不懈努力讓他日后成為了深諳俄、英、法、德等多種語言的史學大家。
歷史學的研究講究客觀公正、重視史實,在列寧格勒大學切身感受蘇聯的生活也為他之后做俄羅斯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留蘇期間,他和蘇聯同學們親密無間,深深感受到了異國他鄉(xiāng)的溫暖關懷,他也充分利用了這個學習機會:國家補助津貼從不用來改善伙食、體驗生活,而全被用來購買、復印大量書籍資料。在金重遠哲嗣金松的眼中,父親幾乎一生都保持著這樣樸素的生活方式,“他過著完全落后于時代的物質生活,盡管物質上是貧乏的,但是他的精神是富裕的?!?/p>
1959年,金重遠獲列寧格勒大學歐美史專業(yè)優(yōu)秀文憑,同年,他回到復旦歷史系任教,除此之外,金重遠還在國政系、新聞系、外文系開課,他力求學生聽得懂,于是,“做個好老師,上好每堂課”就成了他在復旦50年任教生涯中時時刻刻的自我要求。
學生張國偉在展覽現場回憶起他的精彩課堂,印象最深的是他沒有教材、沒有課件,從來只帶一支粉筆,口袋里只放著幾張小卡片,“我們都很驚訝于他的知識儲備,每節(jié)課都能給我們帶來驚喜”,在他眼中,金重遠是“百科全書”一樣的存在。
憑借自己在留蘇生涯中打下的外語基礎以及對蘇聯社會生活掌握的第一手經驗,后來的歲月里,金重遠在世界近現代史、法國史、史學理論諸多領域做出了獨創(chuàng)性貢獻,為我國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史學人才。盡管他評價自己是“Acommonteacher,只不過做到了勤勤懇懇工作,堅守崗位,對任何事情都不馬虎”,其實,這位世界史研究領域“大咖”所作出的貢獻,遠遠要比他自己認為的要多得多。
2004年5月12日,金重遠榮獲由俄羅斯聯邦總統(tǒng)普京簽署命令授予的“圣彼得堡三百周年榮譽勛章”及證書。對他來說,那是來自“第二故鄉(xiāng)”的贊譽,那片土地不僅塑造了他的學養(yǎng),留學期間的生活習慣也在后來的歲月里與他如影隨形,成為他生命中不可磨滅的印記,“父親留蘇時隨身帶的皮夾子之后都一直在用,幾乎伴隨了他的后半生……”展覽現場,金松向大家介紹道。
“恰同學少年——留蘇檔案見證百年復興路圖片巡回展”按百年歷程分為為黨留學、為國留學、為夢留學三大板塊。貫穿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歷史全過程。
在展覽上,還能看到李嵐清、吳養(yǎng)浩、郝柏林、丁大釗、石鐘慈、干福熹、方守賢、林永年、秦伯益、金鑒明等一批留蘇復旦人的身影。
回望中國共產黨建黨、興黨、到強黨的百年征程,幾代留蘇學子把個人命運與黨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矢志不渝跟黨走,追求真理,刻苦學習、無私奉獻,為國家謀發(fā)展、為民族謀復興,用一顆顆赤子之心,譜寫了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
作者:項天鴿高艷
編輯: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