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教育部今召開第三場金秋新聞發(fā)布會,介紹的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為留學生提供服務的新模式。
此前留學生回國就業(yè),都要面臨辦理相關就業(yè)落戶、學歷學位認證、調檔等相關手續(xù),需要自己去服務大廳辦理,填若干個表,提交若干個材料,有時候跑一趟兩趟可能還辦不完,耗費的時間也比較長。
隨著近日“互聯網+留學服務”平臺的上線,這些環(huán)節(jié)和程序都可以在網上辦理了,實現了“一網通辦”,真正實現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的具體行動和實際舉措。
會上,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程家財先生,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利用“互聯網+”技術優(yōu)化留學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推進方便留學人員回國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改革的有關情況,作簡要介紹:
為在更大范圍方便留學人員辦事,中心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的精神,根據教育部的統一部署,依托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推動國外學歷學位認證、國家公派留學派出、留學回國就業(yè)報到和留學存檔等四項留學公共服務事項整合建設“互聯網+留學服務”平臺,并在國務院辦公廳主辦的“中國政務服務平臺”上,面向廣大留學人員提供全程在線、一網通辦的服務。
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國家公派留學派出服務、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留學存檔服務和留學回國人員就業(yè)落戶已全部上線運行。這意味著留學服務中心公共服務事項徹底告別了傳統窗口服務模式,實現了數字化服務。廣大留學人員和用人單位可享受全流程、全天候、全地域的線上服務,全程信息在線跑路,辦事如同網購一樣方便,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各項業(yè)務成為現實。每年將有40萬以上留學人員因此受益。
資料圖
該平臺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實現“一網通辦”。實現面向全體留學人員的“一次注冊,一口受理,在線核驗、后臺分辦”的統一服務模式。
在傳統服務模式下,留學人員回國辦理就業(yè)落戶服務需要先進行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和調檔等服務,存在申請人重復注冊;材料重復提交;需要多次、反復到現場;留學人員辦事周期長、滿意度低等問題。通過整合留學服務平臺和內外部信息資源,以上問題迎刃而解。
二是實現身份線上核驗。通過對接國家平臺的自然人庫、國家法人庫,實現基于人臉識別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實人認證。
三是實現跨部門能力支撐。通過對接國家平臺的出入境記錄和社保記錄信息,極大簡化了留學人員提交材料和內外部核驗工作,實現全程數字化服務。
四是實現電子證照信息流通。按照國家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相關規(guī)范,我們實現了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國家公派留學人員報到證明、留學回國人員就業(yè)報到證、落戶介紹信、人事檔案調檔通知單等紙質證明材料的電子證照化。以上證明和文件,留學人員不再需要來現場取,或通過郵寄方式收取,直接登錄我中心“網上服務大廳”自助打印即可獲得,使用證明了有關單位可以進行在線核驗,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無紙化辦公成為現實。
五是實現服務規(guī)范化、便利化管理。全面公開留學服務事項,依法規(guī)范事項程序,實現辦事全過程公開、透明,可核查、可監(jiān)督,推進留學服務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
六是實現資源整合、數據共享。通過建立一體化服務平臺,促進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和業(yè)務協同,提升了跨地區(qū)、跨部門、跨層級業(yè)務協同能力,推動了面向群眾的政務服務事項公開、政務服務數據開放共享,推進了“網絡通”“數據通”“業(yè)務通”。
七是實現網絡信息安全保障。依法加強隱私等信息保護,加強基于國產化商密算法的應用安全,以及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傳輸安全的安全防護體系建設。
八是實現移動辦事,便利服務。提供微信入口、移動支付手機APP和微信小程序等更加便利的移動信息服務手段,加速“指尖辦事”時代的到來。
在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還將不斷優(yōu)化升級服務系統,比如在認證服務上實現機器人替代部分人工的職能化深度開發(fā)應用。我們還將在出國留學人員咨詢服務、平安留學和留學回國人員擇業(yè)“雙向選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更加寬廣的留學服務領域進行“互聯網+留學服務”轉型,讓更多留學人員在更加開放包容的環(huán)境中享受更加便捷的線上服務。
我們將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留學人員服務的宗旨,把黨和國家對留學人員的關心愛護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方針,通過我們的服務體現出來,傳遞到留學人員中去,用優(yōu)質的服務團結人才,積極引導留學人員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聰明才智。
程家財(中國教育報記者張勁松/攝)